凯利协议CRE是Carry Protocol平台的原生代币,由韩国知名积分系统Spoqa团队于2019年5月推出,基于以太坊ERC-20标准开发。该协议构建连接线下商户与消费者的区块链平台,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赋予用户对消费数据的所有权和控制权。其核心创新在于建立了包含凯利交易数据库、钱包API和智能合约的技术架构,允许消费者匿名出售消费凭证获取收益,同时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数据分析。团队创始人Grant Sohn拥有斯坦福大学经济学背景及麦肯锡工作经验,技术负责人Richard Choi则带领过覆盖日韩1500万用户的Dodo积分系统,这些实绩为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商业化基础。
CRE币已实现线上线下多维度渗透。消费者通过凯利钱包API可管理数字资产并授权数据使用,线下商户通过凯利装置API接入支付终端,形成"消费-数据变现-精准营销"的闭环生态。例如在韩国市场,该系统已对接超1万家合作商户,年追踪支付数据规模达2万亿美元。其智能合约支持自动分配通胀奖励,当用户上传交易数据至区块链时,系统会按比例增发CRE作为激励,这种机制有效促进了生态活跃度。近期项目方正拓展B2B支付、代发薪资等企业级服务,并开发元管家等创新产品,显示出从零售场景向产业端延伸的趋势。
技术特色上,CRE币采用动态通胀模型与双代币体系。除主币CRE外还发行BT代币作为商户结算媒介,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两种代币的兑换流通。其无网无电支付功能尤其突出,用户即使手机关机仍可通过SIM卡载体完成感应支付,这项技术已在苏州公交系统实测成功。项目还引入区块链存证技术,将碳减排量等绿色行为数据上链,配合数字人民币实现环保权益的可视化兑换。这些创新使CRE在跨境支付、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保持竞争优势,近期更入选SWIFT数字货币互联平台的测试项目。
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CRE币展现了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潜力。彭博社专栏指出其数据确权模式颠覆了传统会员体系,福布斯则关注到该项目通过通胀奖励将70%新发代币分配给数据贡献者,创造了更公平的价值分配机制。不过市场也存在对代币波动性的担忧,2025年6月CRE价格曾单日暴跌14.56%,反映出中小市值加密货币的高风险特性。总体来看,Carry Protocol与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、青岛碳普惠平台等政府项目的合作深化,CRE在合规化与规模化应用方面正建立独特优势。